全部群组 微信群 WhatsApp 群 LINE 群 Telegram电报群 求群组

晨读 | 削菠萝的机器人

科技 | Post by: 小橙圈 | 11/30/21 1:0 | 2226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对食物的珍惜。

晨读 | 削菠萝的机器人

最近有个小伙上传了段视频,是他在德国超市拍的一个自动削菠萝机器人。广大国内网友看了纷纷留言,大呼“心疼”——不是心疼机器人累死累活没工资,而是不忍直视它手起刀落掐头去尾、左右开弓削皮去芯:“天哪,多少肉都被它削掉了啊!”“我还是背回家自己削吧……”“一半都被它削没了!”“心疼!太浪费了吧!”“一个大菠萝,它这么削完就没剩啥了!”

老外研发的机器人,可能性格大条?这要让我们来设计,它别说削菠萝一点儿不给你浪费,削苹果削梨肯定不带断皮儿的,削柚子削橙子更能削出一堆陈皮和柚子茶,削西瓜也不会损失一点红瓤儿,完了还知道把籽烘成奶油瓜子儿,再把西瓜皮拾掇拾掇,腌一盘开胃小咸菜。

网友们的心疼声,代表了中国人从古到今的一种共识,那就是对食物的珍惜。

我住坎布维尔时,常光顾鱼摊。和老板熟了后,他说:“你是中国人吧?你们也太会料理食物了吧!”作为黑暗料理高手,我嘿嘿一笑,问:何出此言?

老板说:“曾有个中国人住这附近,看我每天收摊时把好多鱼头鱼尾和一大堆刚片完肉的大鱼骨头扔掉,觉得非常可惜,问能不能送他。我说当然可以啰。我想他大概养了一屋子猫?结果他说他拿回去炖鱼汤,大补。我不信。他就炖好送了一大碗给我。老天爷啊,太好喝了!”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上海,几乎没啥会被轻易扔掉:春天拌香莴笋,叶子不丢,薄盐腌了,和咸肉丁做一锅“寒酸饭”;夏天刨的丝瓜皮,绿得掐出水,不扔,边下厨边敷脸;秋天落的桂花,树下用布接着,蜜罐里渍了,配酒酿配糖糕;冬天剥橘子,皮晾到窗台向阳处,满屋清香,说是可以做中药。

传统上海人家,饭碗一定不大,吃多少盛多少,不够再添;不轻易吃“大餐”,那需要特殊日子、得体着装和仪式感;平常都是“小菜”,多用肉丝,经济实惠,荤素搭配;调料也简单,黄酒、酱油、油盐糖几乎撑起所有菜式。请客吃饭量入为出,提前想好菜单,既不怠慢客人,也考虑自己开销,否则掼完浪头,只会落得个“充大户”的笑柄。

我阿婆老派,炒素不放葱姜,她认为那些属小荤,吃多了,口味越来越重,会食不知味;她不吃辣,却藏了一罐辣椒油,我有次去做客,她在厨房忙活,用筷子伸到罐子里蘸了一丁点,放进锅里:“侬欢喜吃辣,我今朝烧只辣蓬蓬的。”然后她试尝了一口:喔呦,辣煞了,辣煞了……

阿婆记得我爱吃的菜,我也记得她关于食物的智慧:干巴了的面包片,用擀面杖压成屑,留着做炸猪扒;吃不完的香葱,一切二,连根的葱白插水罐里继续长,葱叶趁新鲜切碎,冻到冰箱里,煮馄饨煮面随时用;隔夜米饭,放把青菜,就是美味咸泡饭;敲俩鸡蛋,便是喷香蛋炒饭;外出聚餐,公勺公筷,吃不完的可以打包,大家各自带点回家。

几乎所有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种妇孺皆知的传统美德,曾一度被遗忘。《秦腔》里的“我”,远大理想就是有朝一日发财了,可以随便铺张浪费,这样才能被人看得起:“等咱有钱了,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

据中科院统计,中国每年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1700万到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物质条件大大提高,对唾手可得的食材,还有惜物之人么?

为此,我特地用百度搜了一下“吃不完不要扔”,蹦出来近七千万条结果,网友们的集思广益完全把我震惊了。其中有一条:“吃不完的菠萝,头千万不要扔,插土里以后有吃不完的菠萝”。

嗯,这个好。谁以后开发削菠萝的机器人,可千万记得把这个也设计进它的脑子里。(曲玉萍)

来源:新民晚报


晨读 | 削菠萝的机器人 是值得探讨的内容,北美小橙圈将会给您带来最新的新闻资讯。你也可以发布相关的北美美国微信群组 / LINE群组 / WhatsApp群组 / Telegram 群组 到小橙圈网上跟小伙伴们探讨。

更多微信群

想查看更多微信群的小伙伴, 可以点击上面导航栏的微信群 或者下面按钮!

点我查看更多微信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