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0月31日获悉,巴西总统顾问宣布,因头部受伤,该国总统卢拉取消...
布隆迪布琼布拉农村省鲁卡拉姆垦区杂交水稻减贫示范村水稻丰收。图为中国援布隆迪农业专家组、驻村学员和当地村民一同收割水稻。
中国援布隆迪农业专家组供图
仓廪实,天下安。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多年来,中国通过向非洲国家派遣农业技术专家组,在当地创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不断提高非洲国家的粮食自主生产能力和农业技术水平,帮助非洲人民吃饱饭、吃好饭,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减贫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中国专家组指导下继续种水稻,肯定错不了”
稻浪翻滚,稻米飘香。3月底,布隆迪布琼布拉农村省鲁卡拉姆垦区,100公顷水稻喜获丰收。看着村子里堆成小山一样的稻谷,村民利欧卡迪想到家人都能吃上白米饭,不禁喜上眉梢。
去年11月,鲁卡拉姆垦区被纳入中国援布隆迪农业专家组(以下简称“中国专家组”)最新一批建设的杂交水稻减贫示范村。“中国专家带来了种子、化肥、农药。才4个月,村子就迎来了第一季收获。”走在自家的田地里,利欧卡迪一边忙着收割、晾晒,一边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
“每公顷平均产量超过9000公斤,比以前翻了一倍多!现在的粮价高,除去租地款、农资、人力投入等,纯收入就有210万布隆迪法郎(约合人民币6788元)。”身为7个孩子的母亲,利欧卡迪已经精心规划好这笔收入的用处,“给孩子们买几件新衣服,给家里添置几样家具……”她还盘算着再租一块地,“家里改善生活就指望这些水稻了”。
按照中国专家组的指导,首季收获后,村子将按生产性投入基金管理模式,协助农户准备下一季生产所需的杂交水稻种子、化肥、农药等。中国专家组组长杨华德介绍:“这样可以实现资金保值,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杨华德在布隆迪开展农业援助6年多,帮助当地水稻增产两三倍,被布隆迪农业部授予“突出贡献奖”。日前,布总统恩达伊施米耶向杨华德颁发荣誉证书,表彰其为布农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我向合作社交了下一季的基金。在中国专家组指导下继续种水稻,肯定错不了!”村民奥古斯丁家这一季共收获了3600公斤水稻,纯收入达300万布隆迪法郎。他期盼下一季收获的到来,多攒些钱给家里盖新房子。
鲁卡拉姆垦区的丰收景象,在布隆迪已不鲜见。2018年,中国专家组在布班扎省基航佳县林格四村建设第一个杂交水稻示范项目,向村里提供首季生产性投入基金和技术指导、派驻技术带头人,并对合作社农户进行培训。如今,林格四村的水稻单产增长136%,人年均占有粮食900多公斤,全村实现脱贫。
自2020年9月中国援布农业示范中心投入使用以来,中国专家组与布方工作组密切配合,杂交水稻等农业试验、农技推广工作陆续开展。如今,在布班扎省、布琼布拉农村省、锡比托克省等地,中国专家组建设的9个示范村都种上了杂交水稻。在稻瘟病严重的11个山区,中国专家组在13个示范村精心选育抗稻瘟病新品种,累计发展优质水稻3000公顷。“我们希望‘援助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民众’。”杨华德说。
“把下游加工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
“我现在要给学员们上课,一会儿还要去几个农户家看看。”2020年,美蒂尔从福建农林大学硕士毕业后,加入了卢旺达农业委员会,从事菌草推广工作。她的丈夫仍在万里之外的中国攻读菌草领域博士学位。
若时间回到10年前,美蒂尔绝想不到自己会与来自中国的“致富草”结下如此深厚的缘分。
“我在中心开设的培训班上第一次品尝到鲜嫩的菌草,那滋味太美妙了。”美蒂尔提到的中心,是2011年在卢旺达南方省胡耶市成立的中国援助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作为中心主要运营的4个项目之一,菌草项目延续并拓展了福建农林大学长期向当地传授的菌草技术,10年来累计开设57期农业技术培训班,培养了超过2000名农业人才。
给学员们上完理论课后,美蒂尔马不停蹄地赶到农户家里,指导他们开展作物种植。“这边是用菌草渣和有机肥栽种的玉米地,那边的大豆也是这样种的。”看着田里的庄稼,美蒂尔自豪地说:“这些农民都是我培训过的。”
依靠“以草代木”培育菌菇,村民莱昂尼达斯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领全村60多户人家投入这项产业。“我们用种菌菇赚的钱为村里建了学校。我们给学生们送去菌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
谈起食用菌产业在帮助卢旺达农户摆脱贫困中发挥的作用,美蒂尔十分感慨:“很多农户一开始自己种植菌菇,后来培育菌袋销售给其他农户,如今又尝试生产菌菇粉和干菌菇,把下游加工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
食用菌产业现在成了卢旺达农业经济主要推广项目,当地有近90家菌草生产公司、合作社等机构,参与菌菇种植的农民超过3万人。“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菌草技术在卢旺达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美蒂尔和丈夫虽远隔万里,但他们很庆幸拥有共同的事业。在一次视频连线中,丈夫问女儿有什么理想,女儿回答说“要像妈妈一样成为菌草专家”,全家人乐得合不拢嘴。
“带动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月的西非中央高原仍处旱季,每日平均气温超过40摄氏度。从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北环路往布瓦里镇行驶约12公里,中地海外农业高科技阿布贾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骄阳下忙碌着。
今年下半年,占地80公顷的中国援尼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将在这里投入运营,成为中尼农业合作与发展研究的新平台。看着自己参与建起来的产业园,来自阿布贾郊区乌沙法的小伙子阿贝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以前我在一家公司工作,学到了不少农业技术。中国公司告诉我们如何培育优良种子,如玉米、大米、木薯等等,这能解决农民生存的大问题。在这一方面,产业园今后能发挥大作用。”阿贝满怀憧憬。
去年3月,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包括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农业技术研究和服务中心、动力中心及农机展示中心等。投入使用后,产业园将开展包括种苗研发及栽培示范、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农业技术培训与服务以及农业装备开发制造在内的一系列工作。
农机手马纳塞赫将在动力中心及农机展示中心工作。“这边是圆盘犁和木薯加工机,那边是碾米机和小型榨油设备……”每当看到这些将在中心展出的农机设备,马纳塞赫就十分兴奋,“中国送来了我们最需要的农机设备。有了这些工具,播种、收割、脱壳将变得容易多了”。
在尼日利亚西北部凯比州的瓦拉农场,育种专家正在为新一季水稻育种工作作准备。这座农场占地2025公顷,由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6年投资建设。经过10多年的摸索和创新发展,农场走出了一条与尼日利亚环境相适应的中国水稻种植新路子。
“现在,瓦拉农场已成为尼日利亚重要的机械化生产示范、培训基地。”凯比州农业专家阿尔贡古多次到农场调研,对中国专家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钦佩不已。“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农民仍然在使用传统生产工具与生产方法。”阿尔贡古期待农场的经验可以推广至尼全国,“带动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中国总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粮食安全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成立将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尼日利亚农业部规划和政策协调司司长祖百鲁说。
(本报约翰内斯堡、阿布贾、北京5月7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08日 03 版)
(责编:胡永秋、白宇)
想查看更多微信群的小伙伴, 可以点击上面导航栏的微信群 或者下面按钮!
点我查看更多微信群
分享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0月31日获悉,巴西总统顾问宣布,因头部受伤,该国总统卢拉取消...
购买大麻的美国人(资料图)海外网10月31日电 据美联...
陈洋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据日本广播协会(NHK)网站10月29日报道...
俄罗斯战略威慑力量与陆海空部队的人员及装备29日进行演习,并实际发射了弹道导弹和...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酒泉10月30日电(记者黄帆、赵竹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
国际金价持续走强 来源:图虫10月29日,现货黄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