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群组 微信群 WhatsApp 群 LINE 群 Telegram电报群 求群组

第三方测评何以变成捞金?

科技 | Post by: 小橙圈 | 7/13/22 1:0 | 1619

本文转自:光明网

第三方测评何以变成捞金?

漫画:徐简

近日,为了给儿子选购一款汽车玩具,宝妈茜茜翻阅了多篇测评笔记,最后下单了某博主的“强烈种草款”,拆开一看,却发现产品质量低劣、气味刺鼻。记者采访发现,检测方法、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还有第三方测评与商家深度捆绑,变相带货,虚假测评……种种操作非但无法帮助消费者作出正确判断,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7月11日《工人日报》)

宝妈茜茜的遭遇,更像是众多消费者的一个缩影。他们轻信“种草”和测评机构的推广,本以为买回来的产品,和宣传广告中的差不多,却不曾料到,产品竟然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其实,这样的落差,和消费者预先设定的高期待有一定关系。比如,不少消费者在购买一件产品之前,会去对比这个产品的好坏和评价,此时,第三方测评机构往往会扮演一个中间人的角色,一边让消费者提前了解产品的属性,另一边帮商家引流,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

按理说,第三方测评应该客观、公允,可如今测评机构似乎在朝捞金和“挖坑”方向靠拢。举例而言,一款宣称经过第三方测评的高保值手机,可能到了消费者手里就是一个翻新机、淘汰机型;一些“好看又耐穿”的鞋子,还没过七天包修包换期,就直接损坏开裂;甚至一辆经过第三方测评的汽车,可能到了顾客手中,实际体验和驾驶感,和测评人员说得也会有出入......类似案例表明,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第三方测评机构开始逐渐往商家的方向倾斜。

一些测评机构在商言商,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无可厚非,可第三方测评机构之所以设立,就是为了保持相对独立,在做好测评服务的同时,力求真实、客观地呈现测评数据,一旦虚假测评或者隐瞒数据、牟取利益,就很容易丧失独立性和权威性。换句话说,在消费领域,测评机构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如果缺乏公正性,就背离了设立第三方测评的初衷。

对此,消费者不能盲目轻信,缺乏辨识能力。以某些提供消费决策和分享生活方式的平台为例,其“种草”的营销模式,本质上体现了一种隐蔽和美化的消费逻辑,消费者看到的,往往是那些博主和商家想给你看的,它们分享的所谓“好物”,其实是加了滤镜或者仅凭个人好恶作出的营销带货。在其背后,难言客观与真实,只有包装和变现。

假测评真带货,只说优点,不提缺点,只谈优势,忽略不足,是目前众多第三方测评机构野蛮生长的典型体现。这不仅无益于消费者了解产品,还会影响测评行业的公正性,助长不良风气。

针对测评机构“以商养测”的问题,还应该发挥市场监管部门的作用,强化责任追究力度,引导第三方测评机构提高水准。当然,加强外部监管,最终是为了倒逼第三方测评机构提供真实的信息,强化行业自律。未来,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要形成一个行之有效并且能让大多数人接受的评测标准,以此修复行业生态,提升测评机构在消费者心中的公信力。


第三方测评何以变成捞金? 是值得探讨的内容,北美小橙圈将会给您带来最新的新闻资讯。你也可以发布相关的北美美国微信群组 / LINE群组 / WhatsApp群组 / Telegram 群组 到小橙圈网上跟小伙伴们探讨。

更多微信群

想查看更多微信群的小伙伴, 可以点击上面导航栏的微信群 或者下面按钮!

点我查看更多微信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