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群组 微信群 WhatsApp 群 LINE 群 Telegram电报群 求群组

我们也会成为新生的“海”

科技 | Post by: 小橙圈 | 5/28/23 19:0 | 1280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甚至还出现过跑着跑着, 数量就对不上的情况

我们也会成为新生的“海”

讲述:俞岩松(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柯城分院执行院长)

记录:尹婵萱

A

手写人跑很容易出错

我原来在巨化集团上班,专门研究生产信息化。后来,被其他单位借调了几年,也是一直在这个领域工作。2018年,衢州市成立了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我接到了任务——通过“山海协作”资源,帮助衢州的制造类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和转型。那一年,我们组织了一批由杭州、宁波等地高校研究学者、政府人员、企业CIO、数字产业服务商等各领域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一起来到衢州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调研。

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现在看来有些“离谱”的操作。比如,该企业的熔炼车间内,需要把买来的原料铁化成铁水,再倒入模具里。在“倒”的时候,会加入一些配比元素,并且控制温度和时间,达到让零件形成更好的特性。但是,每次该“倒”多少,什么时候“倒”,要加什么元素,比例如何,“火候”怎么样,全都靠有经验的工人师傅估算。这就导致零件质量不稳定。这种情况有点像炒菜,菜谱上只会说“适量”“若干”,实际上,不同的人烧出来的就是不同的菜。

加工一个零件,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在A环节完成上一道工序后,要把半成品运送到进行下一道工序的B环节,这种时候为了核对交接,就需要填写任务单。当时,我们看到这家企业的任务单全部是手写在纸上的,并且靠人工跑腿来传递任务单文件。中间很容易出错,甚至还出现过跑着跑着,数量就对不上的情况。

当然,这些问题在进行数字化升级后,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通过数字化应用,这家企业将整体效能提升12%以上,节能降耗15%以上,被列入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我最近一次去这家企业回访时看到,这家企业车间里的数控车床数据都可以联网了,由一个生产中心根据每台车床加工零件的类型和数量进行统一计算派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布料“飞”着走,怎么裁怎么缝AI说了算 熟练工难找的问题,在数字化后解决了

B

服装企业生产可以多“智能”?

记得几年前,我在一家通过“山海协作”到衢州落地发展的服装生产企业调研时,老板曾感叹招工难。

为什么这么难?分析之后发现,主要还是因为这家服装企业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不够高,裁剪、缝纫乃至厂内物料的配送,都很依赖人工。技术好的裁缝师傅多难找啊,在以前,一个裁缝师傅得学十几年才能出师呢!虽然按照这家服装企业当时生产线的条件,熟练工不用学十几年才能上手,但没有几年的训练也是干不来的。

于是,我们又启动了“山海资源”,请专家们集体出动把脉,帮企业用数字技术改造生产线。其中有几样后来引进的“神器”,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比如“吊挂系统”,一件衣服的某个部位加工好后,“吊挂系统”直接把布吊起来传送到另一个工位上,所以在车间,可以看到布料在空中是“飞”着走的。

比如“秒优”系统,可以自动计算服装加工成本预算、报价,制定每天生产计划,按照最优效率自动给每台机器派单,甚至能自动结算工人的计件工资。布料也不是随便裁的,“裁剪系统”会按照“怎么裁,才能既保证做衣服够用,剩下的边角料又少”先设计好图纸……

经过全面数字化改造升级后的服装生产线,已经高度自动化,工人上手的难度也降低了很多,招工自然也就容易了不少,老板也不头疼了。

给仓库、检测也安上“眼睛”和“大脑”

C

每一件材料、成品都有了来处和去向 货烂在仓库的情况,少了很多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一次,我们到一家生产轴承零部件的企业调研。企业反映,出货就是快不起来,因为质检环节效率太低了。零件生产完后,需要检查里里外外、边边角角有没有磨平,当时,这家企业雇佣了300多个质检人员,用肉眼和手工去检测。后来,我们请“山海智囊团”的专家们对症下药,专门为这家企业研发了一个“涡流系统”,用自动涡流来检测零件质量,一下子把检测效率提高了很多倍。

在走访调研时,我们还了解到,很多企业对库存十分头疼。不夸张地说,能清楚说出来自家仓库内一共有多少存货,今天进了多少货,又出了多少货的企业,属于凤毛麟角。因为在每月最多结算一两次、只靠简单财务软件甚至Excel来记录的条件下,想弄清楚实时数据确实太难了。有些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有保质期,一些保质期快到了的产品,平时被堆在仓库深处,出货时工人觉得搬运麻烦或是找不到位置,导致这些产品放着放着就过期了。

来自“山海智囊团”的专家们开出了对症“药方”:给仓库、检测也安装上“眼睛”和“大脑”!通过建立仓储管理系统,对信息、资源、行为、存货和分销运作进行数字化管理,实时监测、实时计算。

数字为制造业赋能是大趋势

D

很多企业苦于找不到“名师”,难以“入门” 我们的任务就是帮他们找到“引路人”

通过调配“山海资源”,帮助衢州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拓展市场空间,推动产业集聚,助推“山海融合”。这就是五年来我们团队一直在奋斗的事业,也是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

新技术应用正在形成一种新动力,让数字技术为制造业赋能,是当下的大趋势。在和衢州企业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很多企业都有这样急迫的需求,但是不得其门而入。有些企业在早年自己有过努力,但是方法不对,或没找对人,总之失败案例不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主导的这些“山海协作”项目,就是从省内的发达地区请来名师出谋划策,提供智慧和智能支持,由此也改变了“山海协作”以往输血帮扶为主的传统模式,成为以对口造血帮扶为主的新模式。而且我们始终关注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因为实体经济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生计,关乎着一市、一省乃至一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为此,我们每年都会在省内各区域开展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问诊活动,已先后组织专家3200余人次,走访了2000余家重点规上企业,为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技术咨询2800余次,出具“诊断报告”约1100多份,提出4000多条转型改造建议并被企业采纳。

我相信,有了名师辅导,再加上埋头努力,在“山海协作”机制的长期良性交流下,衢州企业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工业强市”背景下,衢州有自己的资源和优势

E

虽然还是“山”,但我们已是“高山” 期待有一天,我们会成为新生的“海”

从2002年开始,“山海协作”这首“歌”,已经唱了二十多年。

最早的时候,“山海协作”的形式还是比较简单的,省内发达地区要建厂,没有地,我们就把工业用地指标出让,换来对本地产业的扶持。

后来,一个个合作项目开始了,厂房建起来了,企业开始生产了,带动了经济循环和就业。但我们又渐渐发现,只是这样还不行。

“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投喂’,我们要自己行动起来,有选择、有目标地去进行合作,有计划、有智慧地去提升自己。”这样的认知,成为了越来越多衢州企业的共识。

从2018年开始,衢州以“山海协作”为渠道,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路径,将数字经济高端服务资源与柯城产业实际相结合,通过数字赋能积极探寻高质量发展。

我知道,除了我们一直在进行的数字化产业项目,还有乡村振兴、教育共富等许多其他的“山海协作”项目,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其实,衢州也有属于自己的“山海优势”。在“工业强市”的背景下,衢州对产业的支持力度,是许多其他省内欠发达地区所没有的。巨化集团这样的老牌企业,也为衢州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链上的有效支撑。

企业有着高质量发展的强烈需求,而我们则可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助推助力,双方携手奔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样的双向奔赴、“山海融合”,也正是浙江省委提出“山海协作”重大战略举措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相信,在衢州人的努力下,终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新生的“海”,去祖国西部等广阔天地,去滋养更多的“山”。

编后语

“共富路”上念好“山海经”

“山海协作”工程,作为浙江一项重要的携手欠发达山区县共进的浩大工程,已经走过20多年风雨岁月。

山海呼应,协作的力量才能更好地转化为发展的能量。

衢州与结对地区共携手,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协同共进,拉开全方位协作架构,多领域合作结下累累硕果。2002年—2022年,共累计实施“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3309个,到位资金2606.4亿元。20多年的深情厚谊在一次次握手中升华,丰富“山海协作”新图景。今年5月,浙江省“山海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2022年度“山海协作”考核结果的通报,我市获“山海协作”综合考核优秀,江山—柯桥获“产业项目”单项优秀、常山—慈溪获“乡村振兴”单项优秀。

可以展望,一条“山海并利、山海共赢、山海共富”的道路会在衢州越走越宽。


我们也会成为新生的“海” 是值得探讨的内容,北美小橙圈将会给您带来最新的新闻资讯。你也可以发布相关的北美美国微信群组 / LINE群组 / WhatsApp群组 / Telegram 群组 到小橙圈网上跟小伙伴们探讨。

更多微信群

想查看更多微信群的小伙伴, 可以点击上面导航栏的微信群 或者下面按钮!

点我查看更多微信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