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无接触扫描完成患者注册、生成体内组织三维影像、光纤植入3毫米小孔...
- 首页 > 新闻资讯 > 推动遥感监测“弯道超车”
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
智能设备成识别生态破坏问题好帮手
推动遥感监测“弯道超车”
◆本报记者周亚楠
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内违规开发建设、围湖占湖、毁林建房、矿山开采……随着生态环境监管数智化技术日益发展,如今,发现这些生态破坏行为变得不再困难重重,主动、高效、准确、智能成为侦破技术的关键词。
“当人为活动逾越了生态保护红线,出现各类破坏自然生态行为时,利用眼前这台机器,便可快速识别出来。”手指着一台类似电脑主机的“黑箱子”,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以下简称卫星中心)监管中心陆域红线监管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蔡明勇向记者介绍,这台机器便是重要生态空间人为活动智能监测一体化终端设备(以下简称智能终端)。
生态破坏监管主动作为,及时、高效、准确发现问题线索
记者点开智能终端工作界面,可以看到精细化样本生产与样本库、AI模型自主训练与模型库、人为干扰活动识别、智能交互解译4个模块。
“只需将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监测区域前后两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输入智能终端,内置智能模型算法,便可自动识别出监测范围内新增或规模扩大的人为活动信息。”蔡明勇表示,这为区域生态破坏问题分析、研判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前,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遥感主动发现由国家发起,卫星中心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定期识别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并将线索下发给地方,线索经地方核查反馈后,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会牵头组织部属技术支撑单位、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和有关单位、专家综合各种信息、资料进行会商、研判,确认生态破坏问题清单,进入后续整改、销号阶段。”蔡明勇详细介绍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的具体流程。
“如今,借助智能终端力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以及督察、执法等监管人员,可自主、及时监测,发现辖区内生态破坏问题线索,并及早干预、处理,不用被动等待问题清单,大幅提升了生态环境监管效率。”蔡明勇说。
卫星中心首席科学家高吉喜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23年,是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进入“高频次、常态化、全覆盖”监管的开局之年。而卫星中心持续推动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业务化应用,开展并完成了全国首次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线索遥感监测以及3轮的“双月”常态化监测。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与使用,使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驶入了“快车道”。“自2022年底起,我们就将智能终端的核心算法集成到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优化了生态保护红线遥感监测监管技术体系。截至2023年年底,累计发现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近2000个,已实地核实认定问题225个。”蔡明勇告诉记者。
可以说,有了智能终端的算法支撑,平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实现了“弯道超车”。新技术能更有效地支撑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等重点业务工作。
发掘应用潜力,持续优化让“智能终端”更普适
当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已完成划定并发布。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
“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需要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规则来严格监管。”《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为解决传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中纯人工作业效率低、平台开发工程量大、系统部署及操作复杂、使用灵活性差等瓶颈,在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重要生态空间人类干扰活动智能识别技术与应用研究”等研究基础上,结合地方监管平台建设经验,智能终端应运而生。
高精度、全方位、短周期,这是新时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目标。智能终端的设计研发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大幅提升了生态环境部门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以及生态破坏问题发现能力。
“智能终端具有地表变化自动检测、典型地物目标智能识别等功能,实现了高精度自动变化检测与目标识别算法、智能交互编辑工具以及人为活动监测核心业务逻辑的有机融合,支持用户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需要,持续开展模型优化升级,提高模型检测、识别精度。”蔡明勇补充道。
当前,智能终端主要聚焦于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的监管。但智能终端的应用潜力并不局限于此。蔡明勇告诉记者,“只要是地表变化自动检测、典型地物目标智能识别相关的业务需求,智能终端均能通过样本、模型的定制和训练进行适配,进而支撑自然资源、水利、执法等多个行业领域。”
蔡明勇表示:“未来,智能终端将在业务应用过程中持续优化,为提升生态破坏问题主动发现能力、支撑生态环境监督监测工作提供更有力支持。”
想查看更多微信群的小伙伴, 可以点击上面导航栏的微信群 或者下面按钮!
点我查看更多微信群
分享
本文转自:人民网无接触扫描完成患者注册、生成体内组织三维影像、光纤植入3毫米小孔...
快科技11月23日消息,近日,有海外媒体曝光了一组极氪7X的实车图,看起来实在欧...
打造标杆 深化合作 加快转化吴志雄调研碳基传感芯片技术攻关项目湘潭在线11月23...
10月30日,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提供商荣耀正式发布荣耀Magic7系列手机,以A...
本文转自:人民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王仁宏“下一个十年,人工智能不仅影响着互联网创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