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的力量绽放光芒 金凤实验室发布6项科技成果
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科技造福人类。
10月22日,金凤实验室举行2024年度科技成果发布会,市科技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等7个政府部门、12家高校院所、6家医疗机构、9家企业、11家金融机构和12家媒体受邀参会。
发布会上,来自金凤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针对金凤实验室实验发布的科技成果进行解读。据悉,金凤实验室坚持优中选优,遴选发布重点科技成果6项,涵盖空间多组学技术及智算平台、人工智能病理诊断及药物设计优化、基于CMOS芯片测序仪及甲基化检测等方面,均服务于产业发展、临床应用。
今年以来,金凤实验室在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理事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聚焦“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核心任务,以出台和落实《加快金凤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为契机,以贯彻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和金凤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为动力,开展有组织科研,奋力抢占精准诊断科技创新制高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了多项原创成果。
金凤实验室精准诊断中心负责人徐忆发布了“中国人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甲基化聚类图谱”这一科技成果。
徐忆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所有癌症当中最难诊断分型和治疗的一类,按照2021版对脑肿瘤的分类,一共有90个类别,而现实生活中的患者,在诊断时,由于肿瘤成因复杂,分型非常困难,给治疗这一类疾病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临床所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科学努力的主要方向。
为此,金凤实验室精准诊断中心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全基因组DNA甲基化谱检测及聚类分析平台,绘制出中国人群中枢神经肿瘤甲基化聚类图谱,并结合多组学形成融合诊断结果,最终实现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脑瘤的精准治疗。
目前,已联合西南医院与北京宣武、中山肿瘤等39家医院神经外科开展了700余例中枢神经方面的合作,取得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准确分型的效果。为患者提高治疗效率带来了福音。
这些成果具有鲜明的“金凤”特色。
紧贴科研任务
金凤实验室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坚持实行科研任务清单制,先由科技委员会23名顶级专家制定科研任务清单,再根据科研任务全球遴选优秀科学家共同参与科研攻关,科技成果总是以“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为主干形成“葡萄串”状。本次发布的6项成果,同样与金凤实验室的科研任务清单高度契合、与实验室的科研主攻方向紧密衔接,当中有病理表型组计划的阶段性进展,有跨尺度多模态疾病成像技术的突破,有疾病分型新体系的临床应用。同时,这些成果也是金凤实验室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联合国内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领先企业协同攻关的结果。这些成果的发布,为实验室持续深耕疾病诊断、领跑精准诊断未来产业发展增添了底气和信心。
突出原创性、首创性
金凤实验室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始终瞄准“高精尖”方向,力争在关键科学问题或“卡脖子”技术上有所突破。例如,金凤实验室兼职PI刘冲教授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碱基精度3D全景空间多组学技术,实现单碱基亚细胞分辨率的肿瘤突变识别,具备世界领先水平;实验室联合生仝科技共同打造的数智化动物病理服务平台,研发出国内首套完整串联实验动物、药物、制片、诊断、报告、归档等全部实验动物病理产线环节的动物病理AI辅助系统,打破了国外垄断,有利于加快新药GLP标准化进程,大幅提升新药研发效率。
面向重大需求
金凤实验室组织开展科技创新,聚焦临床重大需求,既关注上“书架”,更重视上“货架”,积极推动成果“走出”实验室,应用于临床关键环节上,为金凤实验室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精准诊断产业创新策源地增添动能。例如,实验室联合西南医院构建的首个中国人群中枢神经系统甲基化肿瘤聚类图谱,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疑难病例精准诊断,实验室与芯像生物联合研发的基于高通量芯粒集成技术的二代测序仪,首次使用半导体生物芯片取代光学探测系统,大幅改善通量局限,降低临床应用门槛和成本,已联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等8家国内外医院展开肿瘤早筛等重大疾病的临床应用。
注重交叉融合
金凤实验室积极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充分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创新。例如,全参数AI成药性(ADMET)预测平台,整合了最尖端的图神经网络架构,全面覆盖药物成药性评估的各方面指标,已有52家国内外企业使用。建成的单细胞多组学智算平台,构建了全国最全的单细胞转录组公开数据库,建立了单细胞多组学GPT大模型算法,为医疗科研人员提供高能级工具。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赋能,真正实现用数字技术重新定义疾病、重新定义诊断,加速“看病”向“算病”迭代的步伐。
这些成果是金凤实验室建设发展成效的生动缩影。
揭牌运行以来,金凤实验室把握目标定位,紧扣核心任务,建设与发展各项工作蹄疾步稳,已投入使用近9万㎡研发、办公场地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实保障,面向全球汇聚了41个科研团队、400余位顶尖科技人才开展科研攻关,建成投用金凤·华大时空组学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纳米合成平台疾病表型组学实验室等8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平台,累计联合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19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5项(其中PCT(国际专利)申请6项),成功转化成果5项,落地开办企业17家,实验室科研成果“荧光明场多功能数字切片扫描系统”成功获得首张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验室孵化的企业重庆知见生命科技公司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暨第十届“高新杯”众创大赛成长企业组一等奖、2024年“数据要素X”大赛重庆分赛决赛暨“数据要素X”生态大会一等奖。这些扎实的“基本功”为创新成果在金凤实验室孕育、开花、结果奠定了基础。
这些成果彰显出金凤实验室体制机制创新的特殊优势。
揭牌成立以来,金凤实验室充分发挥新型科研事业单位的比较优势,采用“有组织科研”创新范式,根据科研任务清单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人才进行“大兵团”作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卡脖子”关键技术。以“脑胶质瘤病理表型组与个体智能诊疗”为例,金凤实验室组织了16个团队开展协同攻关,其中:8个基础研究团队负责探索肿瘤发生与演进、解码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肿瘤侵袭与转移,4个应用基础研究团队负责研究数字融合诊断体系和精准诊断新技术,4个转化研究团队负责开发智慧诊断器械和创新治疗产品。这16个团队的PI来自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外籍专家1人、市外专家7人、市内专家8人。不管他们来自哪里,都不再是过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实验室“需要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希望他们干出什么就干出什么”。
下一步,金凤实验室将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改革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吸纳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开展原始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生命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形成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创新成果,奋力朝着建设国际病理科学研究中心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文 通讯员 雷键/图
编辑:秦雨责编:张小驹 审核:宋岩
想查看更多微信群的小伙伴, 可以点击上面导航栏的微信群 或者下面按钮!
点我查看更多微信群
分享
本文转自:人民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王仁宏“下一个十年,人工智能不仅影响着互联网创新,也...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1250家中国企业参加杜塞尔多夫国际医疗器械设备展——“中国智...
近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灵感设计的...
南海网11月20日消息(记者 林文泉)20日,在武汉开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
快科技11月20日消息,巴克莱分析师Tom O'Malley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