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方世界,19世纪堪称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工业革命、城市发展和殖民扩张集中爆发,各种文学、哲学和科学理论层出不穷,包括波德莱尔的“现代性”理论、谢弗勒尔的色彩理论等,这一切深深影响了当时的艺术。
本书以19世纪艺术领域的多元发展为线索,基本放弃了传统教材式的“绘画/雕塑/建筑/摄影”艺术分类和“艺术流派”划分,反而采用了一种更广博的跨学科、跨地域的方式,在“现代性”这一框架之下,以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重视角深入探讨了19世纪的艺术流派、艺术空间、艺术教育、艺术市场、工业设计,以及当时新兴的量产图像、建筑设计、摄影技术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
【内容简介】
这部综合性巨著以开放的国际视角对广义上的欧洲(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和东欧)及北美地区进行了思考,回顾了长达一个多世纪(1789—1914)的艺术创作。
它没有完全按照传统的“绘画/雕塑/建筑/装饰艺术/摄影”归类和“流派”划分,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广博的跨学科撰写方式。19世纪是理论思考的发展时期,也是艺术、艺术品和文化遗产真正大众化的开端。艺术家的培养、沙龙的改革、艺术市场的出现、艺术批评的增多、博物馆的诞生、建筑与城市的设计、公共雕塑的竖立、摄影的发展……
作为艺术品受众的群体深度参与上述各个方面。从“为了艺术的艺术”到“为所有人的艺术”,现代艺术家或学院派艺术家面临着促进、展示和传播艺术创作的需要。
书中包含近700幅精美插图,厘清了有关19世纪艺术的近期研究成果,让读者可以重新鉴赏这一时期的世界艺术杰作并从中探寻“现代性”的体现。
【作者介绍】贝尔特朗·蒂利耶
法国巴黎一大当代史教授、科学顾问及策展人,他还是《社会与表象》(Société & Représentation)杂志的主编之一。他主要从想象和感觉的文化社会史角度来研究19世纪和20世纪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译者介绍】
李少平,198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随后进入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现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工作,长年致力于中法文化艺术交流,先后担任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
李静,2006年赴法国巴黎拉封丹中学学习,2011年考入法国高等外贸学院(ESCE),后获得硕士学位,长期从事英法口笔译工作。
【书籍目录】
前 言 观众至上:19世纪的艺术,在现代和民主化中探索前行
贝尔特朗·蒂利耶
第一章 记录“流派”还是艺术家:如何撰写19世纪的艺术史?
皮埃尔·瓦特
第二章 中心、周边、边缘:19世纪艺术的空间和流动性
弗兰克·克罗斯特拉
第三章 19世纪的艺术教育
弗朗兹·奈尔里奇
第四章 沙龙、市场和艺术评论
洛朗·乌赛
第五章 量产图像及可复制的作品
贝尔特朗·蒂利耶
第六章 建设新型社会
洛朗·巴立东
第七章 雕塑城市
塞巴斯蒂安·克莱尔布瓦
第八章 艺术与工业
罗赛拉·弗瓦萨尔
第九章 绘画类型等级划分:备受争议且被重新评估
朱莉·拉莫斯
第十章 19世纪的艺术和摄影:一种新模式的困惑
保罗-路易·鲁贝尔
第十一章 博物馆、遗产化和文物修复:展陈历史的新方式
多米尼克·普洛
结 语 反现代者的现代性
贝尔特朗·蒂利耶
附 录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以上内容摘自《走向现代:西方艺术1789—1914》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想查看更多微信群的小伙伴, 可以点击上面导航栏的微信群 或者下面按钮!
点我查看更多微信群
分享
...
...
...
中新经纬4月17日电 商务部17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有媒体报道,关税高压之下,欧盟正在加紧努力在其他地区达...
搜狐知世账号报道过去24小时国际事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中新网北京4月17日电 据美联社报道,刚果(金)官员当地时间16日表示,一艘木船15日深夜在该国西北部刚果河上起火后倾覆...